年轻的时候不辜负梦想;以后回忆起来,才不会感到遗憾。2017年3月27日18点30分,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2017理想·星课堂讲座在教三221顺利举办。本次星课堂有幸请到了李志坚学长,方燎学长以及何佳佳学姐。他们是追梦道路上奔跑的佼佼者,是学弟学妹们的榜样。
李志坚:做自己的广告主
首先请出的是2017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来自传媒与人文学院广告1302班的李志坚同学。他说他最自豪的事是听别人说起:“传媒的就是不一样”。作为一个广告人,他对自己的目标很明确:“做自己的广告主”。他说“创意的根本,是要变得与众不同”。传媒人很忙碌,大学时光里若不想空虚的忙碌,便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在大一要积累,好好学习,在积累的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可以合作四年甚至一生的默契队友。到了大二需要探索,探索着内心真正喜欢的东西和到底怎样去提升专业技能的过程。而大三则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理论结合实践,审视自我,规划未来。最后,李志坚同学总结了三句话:职场中,先听,再说,然后做;生活中,抓住一切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工作中,先把事情做对,再把事情做好。
方燎:灵魂在场
第二位上场的是求是荣誉奖章、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来自广电1302的方燎同学,以“人皆有灵魂,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这样一段话作为他经验分享的开篇。他在自己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始终马不停蹄。他表示作为一名文科生,需要注重平日里的积累和归纳,课上得专心致志,老师所教授的每一步操作都至关重要;课下多得多动脑多练习。而作为一名广电人,则更应该注重纪录片或专题片的选题,因为它决定了整体的立意深度。最后方燎同学强调了三个问题,第一,明确自己到底想要做什么。在成长中总要给自己一个交代,要“对别人宽容对自己较真。”第二,已经做了什么。脚踏实地才会有质的飞跃,并永远记住,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第三,接下来还要做什么,对于接下来要做的事要有长远的计划。
何佳佳:20岁的我们该做什么
最后一位是求是荣誉奖章、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来自法学1304班的何佳佳同学。对于“20岁的我们该做什么”这个问题,何佳佳同学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20岁的时光就是拿来奋斗和吃苦的。她告诉我们,在20岁之后,要学会改掉拖延症,制定出自己详细的时间规划表,并且要有一颗矢志不渝的奋斗的心,遇到困难不能轻易低头。她告诉我们,可以掉眼泪,却要在掉完眼泪之后,继续前行。何佳佳同学总结了两大要点,即自律能力和办事能力。
三位优秀的同学用今天的成就告诉我们,在光鲜的表面背后要付出的有很多。在这短短的课堂中我们汲取了他们的宝贵经验,收获颇丰。所以我们也应该有着自己的规划,让星光插上梦想的翅膀,争做年轻一代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