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动态>学院新闻
巧手扎锦绣,靛蓝染春秋
——浙大城市学院“行走的中国传统文化”暑期实践团赴金华市婺城区安地镇岩头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实践

发布日期:2020-07-31 14:52 浏览次数:

浙大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多年来坚持将“文化”作为着力点,结合专业特色,紧密联系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短学期社会实践活动。6年来,“行走的中国传统文化”暑期实践项目已成为文化品牌,团队从儒家文化、红色精神,到茶文化、孝慈文化,山东曲阜、陕西西安、延安等历史文化名城已然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今年,团队将目光锁定浙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五方探非遗,我们在浙里”为主题,兵分五路从东南西北中五个地区开展非遗调研实践,以传媒人的敏锐眼光和前沿思考来深入探寻浙江非遗背后的故事与未来,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为浙江非遗的宣传与传承助力。同时,团队也希望将非遗带入校园,带领同学们品味非遗之美,培养文化自觉、增长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添一份薪火。

2020年7月28日,“行走的中国传统文化”暑期实践团在传媒与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丁秀娇、创业学院办公室主任叶敏及团队指导老师于骏的带领下抵达金华市婺城区安地镇岩头村,以汉语言文学专业2020届优秀校友陈安妮创办的“禾居文创”为起点,开启探寻浙中非遗魅力之行。

金华市婺城区安地镇岩头村,位于金华仙源湖旅游度假区境内,村域面积2150亩,北与苏孟乡、雅畈镇接壤,西临梅溪,面山枕水。近年来依托婺城区不断引入“文化走亲”、“非遗文化百村行”等优质文化资源,岩头村成为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片乡村热土。扎染、活字印刷、古法造纸、打麻糍、编篾……这些传统手工艺在这里以文创经济的形式实现了活态保护。如今,岩头村内的非物质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传承。

“禾居文创”作为岩头村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一环,发挥着重要作用,创办至今硕果累累。2019年,“禾居文创”成为金华市婺城区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并荣获“婺城区2019年度十佳优秀文化企业”等称号。2020年,“禾居文创”旗下“诗画岩头非遗文创研学基地”被认定为金华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同年,禾居“婺州染坊”项目获首届诗路婺文化创意大赛一等奖。

在陈安妮的介绍中,同学们了解到“婺州扎染”源自隋朝。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隋文帝厉行节俭,衣着简朴,当时的服饰颜色式样朴素单一,女性对多元的服饰向往之情日渐加剧。由此,柬郡公崔彦穆的孙女崔氏成立了“崔氏染坊”。一时间,各种新样式层出不穷,服饰纹样以纯手工“扎”和“染”的方式,添了联珠纹、狮凤纹等,尤其以云染纹样为重。就这样,“崔氏染坊”风靡全城。后来,崔氏家族遭遇不幸,分崩离析,崔氏旁支逃难至当时的婺州管辖区休宁时,沿用崔氏手艺重新设立“婺州染坊”谋求生计。之后,“婺州染坊”与“崔氏染坊”合并,“婺州染坊”得以在八婺大地繁衍,而陈安妮母亲的祖辈就是其中之一,崔氏的手艺一直伴随着这一脉家族的日常生活。

陈安妮谈起,从孩提时期就喜欢穿着由母亲和外婆制作的扎染衣物。而在参与传媒与人文学院组织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交流期间,她身着的扎染制品更是引起了众多外国友人的好奇,也正是因为这一现象,使她产生了将家传手艺传承与发扬下去的想法,决心创业,这便有了“禾居文创”的诞生。

在陈安妮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婺州染坊”。染坊里陈列着各色成品,无论是视觉上感受到的雅致配色、从触觉上体验到的柔软材料,还是嗅觉上捕捉到的植物芳香,都让人切身感受到了这门传统手工艺迷人的魅力。

“婺州扎染”一般以棉、麻、丝、毛等天然纤维织物为原料,主要染料来自板蓝根、艾蒿、五倍子、石榴皮等天然植物溶液,以板蓝根为主。这些染料需要经过特殊处理才可以使用,染布也需要经过多层次的手工处理才能达到扎染的要求。扎染的每一步,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扎染技艺的精巧。

近距离感受了非遗之美后,大家也通过座谈就“婺州扎染”的传承与发展展开研讨。老师们给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同学们也深受启发,大家都由衷地希望像“婺州扎染”这样美好而朴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迎来更加灿烂的未来。

此行,团队还有幸采访了岩头村陈秋平书记,陈书记谈到:“‘婺州染坊’是‘新农村建设’以来引进的第一个非遗项目,这些产品对于整个村庄的创业氛围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岩头村的榜样与标杆,对于乡村振兴有着很大的贡献。”

此次金华之行不仅令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了岩头村浓郁的文化气息,还让大家明白了作为传媒人肩负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正如团队成员所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的瑰宝,我们要更好地利用专业优势,通过直播、短视频、微信、微博等新兴互联网方式将非遗之美带给更多的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是每一个传媒人的使命与责任。”



编辑:赵启涵 汪伊琳

摄影:俞律弘 李洋 方芝娴

审核:于骏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